“英国军舰刚露头,解放军战机就贴脸比划导弹,吓得舰桥咖啡都洒了。”
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懵。半个月前,英国海军“里士满”号跟着美国驱逐舰晃进台湾海峡,英国国防部发言人还放话,说这是“例行通过”,要维护“印太安全”。结果话音没落,英国《泰晤士报》就爆料:解放军战机直接飞到英舰头顶,模拟了一整套反舰导弹攻击流程,从锁定到脱离,动作干净利索,就差按发射钮了。英国水兵后来回忆,当时雷达屏幕上一片红点,耳机里全是警报声,舰长脸都白了。
更尴尬的是,英国航母“威尔士亲王”号在南海也没捞着好。英国媒体说,中方军舰和海警船一路贴身盯防,近到能看清对方甲板上的旗语。有英国退役军官吐槽:“我们当年靠几艘炮舰就能吓唬半个地球,现在倒好,航母出门得靠北约兄弟凑份子,连护航舰队都凑不齐。”
英国海军这次亚太之行,说白了就是跟着美国刷存在感。但刷存在感也得看场合,台湾海峡不是百年前随便开炮的珠江口。解放军战机模拟攻击,说白了就是告诉对方:这里谁说了算。英国军舰上的水兵后来私下抱怨,当时直升机刚起飞,就被中方直-10武装直升机盯上,一路跟到视线尽头,吓得飞行员连例行侦察都省了,直接掉头回甲板。
英国媒体这次罕见地没嘴硬。《每日邮报》直接叹气:“向中国展示实力?人家连正眼都没给。”更有英国网友翻旧账,说“威尔士亲王”号去年刚在本土港口趴窝半年,因为螺旋桨轴裂了,修船的钱还是临时从陆军预算里抠的。就这状态,还跑亚太来“自由航行”,难怪被解放军当移动靶练手。
其实英国海军自己也清楚家底。这次来亚太的航母打击群,护卫舰是借挪威的,补给舰是租韩国的,连舰载机都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-35B。有英国舰员匿名吐槽:“我们甲板上的飞机比飞行员还多,真打起来,得先打电话问美国借人。”这话传到英国国会,议员们吵成一团,有人质问国防部:“花20亿英镑造航母,就是为了给中国当陪练?”
解放军这边倒是淡定。东部战区发言人后来一句话总结:“依法依规处置。”翻译过来就是:按规矩办事,没开火是给你留面子。英国媒体后来分析,中方战机模拟攻击时,英舰防空系统全程没敢开机,怕一开机就被解放军电子战设备记录参数。这种“打不还手”的憋屈,让英国水兵私下把这次航行称为“太平洋羞耻之旅”。
更扎心的是,英国航母在南海补给时,附近商船拍到的照片显示,中方海警船直接停在英舰补给航线中间,逼得英国补给舰绕了半小时才找到角度靠帮。有英国网友把照片发到社交媒体,配文:“1900年我们派几艘船就能逼清朝赔款,现在连加个油都得看人脸色。”
英国国防部后来回应,说“中方行为不专业”。但英国网友不买账,有人翻出2018年英国军舰在黑海被俄罗斯战机低空掠过的视频,对比这次台海遭遇,评论:“当年被俄罗斯羞辱,现在被中国模拟击沉,大英海军的传统艺能。”
说到底,英国这次亚太之行,暴露的不只是装备老化,更是战略尴尬。脱欧之后,英国满世界找“全球英国”的存在感,结果航母出门得凑八国联军。有英国军事博主算过账: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这次亚太部署,光燃油费就烧掉4000万英镑,换来的却是被中国战机当靶子练,性价比还不如在家趴窝省船票。
解放军这边倒是没浪费机会。据《泰晤士报》透露,模拟攻击的歼-16战机返航后,地勤直接在机身画了艘小军舰,下面写着“Richmond 2024”。英国媒体酸溜溜地说:“这是中国空军的传统,击落敌机才画星,现在画军舰,算给英国留面子。”
英国海军高层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。原计划借这次亚太行给“全球英国”打广告,结果广告没打成,倒成了反面教材。英国《卫报》专栏作家挖苦:“建议下次航母出门前先查黄历,看看中国空军有没有演习。”
这事最搞笑的是后续。英国航母回国途中,路过新加坡,当地媒体问英军发言人:“如何看待被中国战机模拟攻击?”发言人憋了半天,来了句:“我们促进了地区稳定。”新加坡记者当场笑场,第二天报纸标题:“英国海军:被模拟击沉也是贡献。”
现在英国国内吵翻了天。有议员提议把“威尔士亲王”号改建成博物馆,省得再出去丢人。还有退役军官建议,干脆把航母租给印度,换点外汇回回血。最绝的是英国网友P图,把航母P成海上移动靶船,配文:“中国海军指定训练器材。”
英国海军这次算是把百年老脸丢光了。当年靠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,现在船还是船,炮却不敢开。解放军战机一个模拟动作,就让英国从“日不落”变成“日不敢落”。下次再想来亚太刷存在感,建议先问问中国空军同不同意——毕竟,靶船也不是谁都能当的。
英国军舰灰溜溜走了,但下次还敢来吗?
#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#
要配资,配资天眼,网上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